谁是德布罗意

这张照片很多人应该都见过,名副其实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们的合影。爱因斯坦占据了最明显的位置,德布罗意也在其中。 这里是摘自百度百科的一些内容: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,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(1892~1987)在 1924 年提出一个假说,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,一切微观粒子,包括电子和质子、中子,都有波粒二象性。他把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式 p=h/λ 推广到一切微观粒子上,指出:具有质量 m 和速度 v 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,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 h 跟粒子动量 mv 的比,即 λ=h/(mv)。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。 从德布罗意公式很容易算出运动粒子的波长。 例如,电子的电荷是 1.6×10^-19 库,质量是 0.91×10^-30 千克,经过 200 伏电势差加速的电子获得的能量 E=Ue=200×1.6×10-19 焦 =3.2×10-17 焦。这个能量就是电子的动能,即0.5mv^2=3.2×10^-17 焦,因此 v=8.3910^6 米/秒。于是,按照德布罗意公式这运动电子的波长是 λ=h/(mv)=6.6310^-34/(9.110^-318.39*10^6)=8.7×10-11 米,或者 0.87 埃。 我们看到,这个波长与伦琴射线的波长相仿。前面讲过,这样短的波长,只有用晶体做衍射光栅才能观察到衍射现象。后来人们的确用这种办法观察到了电子的衍射,从而证明了德布罗意假说的正确性。 是不是有点印象了,这就是高中物理课本里面的内容吧。 前几天和公司几个童鞋一起吃饭,先是有人说《水知道答案》,且先不说它是不是伪科普,我们试图用一些我们想得到的知识来说明一些问题,于是我想到了物质波,也就是德布罗意波。让我惊愕的是,那三位同学一致表示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德布罗意波,搞得我仿佛穿越了,穿越到阿西莫夫的基地里去了。 一定是在耍我。 如果德布罗意波都不知道,那肯定也错过了德布罗意本人和他那篇博士论文的八卦故事了。不多说了,还是偷着乐吧。 哈哈

March 13, 2014 · 1 min · Le